時間:2020/6/8 10:53:10
別著急,你的寶寶可能是進入了肛欲期。
肛欲期,又稱肛門期,約2~4歲。一般指寶寶過了口欲期,到了約18至36個月大的時候,感受到刺激肛門時帶來的新奇感覺。
寶寶在這時期會發現自己會產生糞便而感到興奮,這時就是家長教寶寶到馬桶上廁所的時候。
如果寶寶在肛欲期得不到滿足,很容易在長大后出現肛門性格,如吝嗇、頑固、倔強,以及很容易會有潔癖。
寶寶在學會自己脫褲子解大小便后,反復出現憋大便或憋小便,并將大便或小便解在褲襠里的現象,這就是寶寶肛欲期到來的表現。
在肛欲期,肛門和尿道括約肌的收縮和放松都可以給寶寶帶來性的體驗。
所以,有的寶寶從憋尿中獲得性快感,有的寶寶從憋大便中獲得性快感,但是,并非每個寶寶都有非常明顯的肛欲期表現。
寶寶的肛欲期一般經歷兩個月左右就會結束,肛欲期的結束,標志著寶寶的性心理向著下一個階段——性蕾期邁進。
這兩個月中,如果成年人對寶寶大小便的訓練太嚴厲,寶寶就會感覺緊張,心理壓力大,會擾亂寶寶控制大小便的自然節律,寶寶將大小便解在褲子里的次數就越多,肛欲期拖延的時間也就越長。
有的寶寶幾個月甚至半年多都不結束肛欲期,寶寶的性發展就出現了停滯狀態。
【1、接納和尊重寶寶肛欲期的表現】
肛欲期是寶寶心理和生理發展必然要經過的一個階段,從內心尊重寶寶的發展,最好不要將寶寶尿濕褲子或者大便在褲子里作為家人的談資,更不可以當著寶寶的面議論。
家庭成員對待寶寶肛欲期表現的態度要一致,否則會給寶寶帶來焦慮,導致這個階段的延長。
【2、不要打斷寶寶正在進行的憋尿或者憋大便】
家長在發現寶寶憋尿或者憋大便時不要將寶寶直接抱進洗手間,或者強行按坐在馬桶上,這樣會破壞寶寶正在進行的體驗。
【3、不要將寶寶大便節律的改變當成便秘進行治療】
當寶寶大便節律改變時,不要輕易地將其作為便秘而對寶寶強行使用強硬措施解決。
這樣會將恐懼和痛苦與寶寶的大便緊緊聯系在一起,讓寶寶產生大便的恐懼感和痛苦感,由此寶寶會長時間這樣抑制自己解便,最終導致真正的便秘。
爸爸媽媽也不要因為寶寶大便節律的改變,給寶寶吃中藥、吃大量的水果和蔬菜。
這不僅不能夠改變寶寶肛欲期的發展進程,反而會讓寶寶感覺自己身體出現了“不健康的征象”,對自己身體產生負面意象,也對大便產生更大的心理壓力。
【4、平靜地應對寶寶尿褲子】
當寶寶將大小便解在了褲子里。要平靜溫和地告訴孩子:寶貝,這不是什么問題,媽媽給你換上干凈的褲子。
爸爸媽媽不要說無用的廢話,比如“寶貝,記住下次要去衛生間”,寶寶已經知道要去衛生間大小便,但是他目前還無法做到。
爸爸媽媽不可以內心無比焦躁,還裝作平靜,寶寶會讀透成人的心,知道爸爸媽媽的內心不接納他此時的狀態。
很多爸爸媽媽在對待寶寶大小便的問題上失去了接納寶寶的本能,他們期望寶寶能夠“正常大小便”,潛意識里攀比寶寶的能力。
如果寶寶尿褲子,爸爸媽媽會覺得自己沒有面子,然后對寶寶施加壓力,這樣的爸爸媽媽愛的不是寶寶,是他們自己的面子。這樣的爸爸媽媽不能夠做到平靜地接納寶寶的肛欲期。
當媽媽告訴寶寶“請下次去廁所”時,就給寶寶帶來壓力,寶寶很清楚自己應該去廁所小便,但他又無法做到,這樣的糾結會讓寶寶感到無助和痛苦,從而使寶寶出現情緒變化。
如果寶寶尿褲子的次數很頻繁,可以給寶寶用紙尿褲,減少寶寶對自己反復弄臟褲子感受到的壓力。
5、不要羞辱、恥笑、責罵和威脅寶寶
成人不可以對寶寶說:“都這么大了還尿褲子”、 “怎么不知道去廁所大便?”、“下次記住不要尿褲子”等等。
打罵和羞辱并不能夠改變寶寶生命發展的本能,反而會讓寶寶產生自貶心理,影響寶寶的人格中自尊的建構。
文丨 微博 美國婦產科醫生